“一身邪气,淋漓尽致“,新疆古典诗人沈宥钧评《无名》王一博沉默式表演是“冰山美人”百年后的延伸
2023-01-27 22:12:0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“一身邪气,淋漓尽致“,新疆古典诗人沈宥钧评《无名》,王一博的沉默式表演是“好莱坞第1代女神,冰山美人葛丽泰·嘉宝百年后的延伸。

《无名》对普通观众有门槛,很不适合中国电影观众的看电影习惯,导演陈耳太追求电影美学,导致票房走低,又由于顶级人气王一博担任主演,网络上正,反两种评价针锋相对5~5开,掀起巨浪滔天。

不想评论陈耳的导演水平,他的水准,电影界有公论,天才导演。

反而想评价王一博的表现。如果不是今天的很多观众只愿意看“视觉奇观“和“爆米花电影“,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急不可耐、缺乏耐心,如果把《无名》放到更宏大的世界电影的长河里,把《无名》放到世界电影的100多年坐标里,其实,《无名》对于中国电影,甚至华人电影来说,都是一个意外的惊喜,这个惊喜绝对不是让它在中国春节的时候,制造高票房,它确实做不到。
这惊喜是,真的如陈耳导演说的,让全中国见证“一个演员的诞生“。

中国人习惯了电影历史上的时代巨星,无一例外,都是“一身正气”,现在,陈耳用“王一博“来打破了。
“顶级帅气”的外表,“顶级流量“的人气,却是“淋漓尽致的一身邪气“,陈耳导演淋漓尽致地挖掘了王一博的“特有气质“。

目前,在整个华人世界的年轻男演员中,找不到第2个如此的。王一博的“邪气”,有点类似于“马龙·白兰度“,但是,王一博的身材太单薄,无法达到“马龙·白兰度“的境界,倒是有些接近“阿兰·德龙“和“汤姆·克鲁斯“。

他们的共同点,“顶级帅气的外表“,“顶级的人气“,都扮演过“充满了邪气的角色“,但是,这些角色并不让人讨厌,并不让人畏惧,反而逆反性的让人想接近,散发出让人迷醉的男性魅力。

《无名》中后半段卡车一幕,王一博的表演堪称世界级,一身邪气,淋漓尽致,结合《无名》主题,这是中国电影史上“第1个最正义、最让人迷醉的邪气“,很多人认为这段表演是极度精彩的。

应该说,是陈耳用心打磨了王一博,从而呈现了全新的,独一无二的王一博。发现“王一博”,才可能是《无名》对于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。

以目前中国普通观众的适应习惯,“面瘫“是针对王一博演技掀起滔天巨浪的根本原因。

这要看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一个演员的演技,从网络剧《陈情令》开始,王一博就承受了这种指责。对于《陈情令》的评价,同样持续几年都是针锋相对、滔天巨浪。

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是不是中国观众心里的演技,就是要“眉飞色舞“、“台词很多“、“伶牙俐齿“的?这恐怕是长期观看电视剧的后遗症,中国电视发展已经50多年了,任何一部电视剧的长度,都不可能允许“王一博式的表演“存在,所以导致一半的观众实在无法忍受,当然喜欢的理所应当认为“角色“的设定就是如此,王一博的表演“无懈可击“,这在国外网站上连续几年都有所定论。

这里,还是要把《无名》放到更为宏大的世界电影的100年坐标里,其实,世界电影史的初期,就有一个赫赫有名、倾倒世界的前辈,那就是被誉为“好莱坞第1代电影女神“的瑞典“冰山美人“葛丽泰·嘉宝,在1930年代的好莱坞,葛丽泰·嘉宝就是让全美国疯狂的沉默女神、冰山美人。

同样的表演方式,每个导演对付的办法就是“特写、特写、特写“,不管“大特写“,还是“小特写“,近的,还是远的,反正就要特写,不需要絮絮叨叨的台词,只要安静的看她就够了,好莱坞的经典《茶花女》、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、《瑞典女王》无一不是如此,尤其,《瑞典女王》更是被誉为“电影史的永恒“。

葛丽泰·嘉宝于1941年息影,时年36岁,此后独居,不见外人。被美国电影家协会评选为“20世纪最伟大的女演员第5名“。

葛丽泰·嘉宝之后,沉默式的表演就消失了。谁知道,接近80年后,在遥远的中国,由演员王一博来接续。

陈耳对王一博的打磨是成功的,整部电影,王一博的脸部表情极其丰富,完全不需要很多台词,作为一个天赋型的演员,他的表演极其出色。

当然,相比“马龙·白兰度“,王一博身材单薄,“霸气“也差了许多,相比“葛丽泰·嘉宝“,王一博是个男性,也不可能让导演去复制模式,所有的相似,都只能是借鉴,要看国内是不是能珍惜“王一博“的出现,让中国电影的未来接纳更多元的表演方式。产生更多经典的作品。

《无名》由于争议太大,票房走低估计已经是事实,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强国,文化大国,对待艺术,如果只能以“票房“论价值的话,未免太肤浅了。美国的文化统治力横霸全球,但是无论东方、还是西方,即使在美国,票房一向由“科幻片”主宰,几十年了,都是如此,但是美国电影也从来没有否认普通电影的贡献,顶级著名的“奥斯卡“奖,通常给予票房巨无霸科幻片的,也就是技术奖。真正肯定演员的还大部分是普通的电影,甚至票房只有中、下等级的艺术片。美国电影公认的“时代巨星“也没有几个是靠科幻片、大片建立地位的。中国在这方面不能把“对艺术的评价风向“带偏了。

王一博还年轻,还有大把时间进行磨炼,如果有意,愿导演陈耳不妨与时俱进,加快电影创作的进度,吸取更多市场经验,与传统习惯相融合,进一步打磨王一博,争取更大的成绩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